胡舒立:谨防“高铁大跃进”变种
同时,人们也对城市分散型电源系统和能源存储技术的最新发展表现出了突出的热情。
秀洲区发展光伏产业具备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发展思路优势、政策集成优势、产业平台优势这五大优势。12月14日,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在嘉兴正式启动,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将由秀洲具体承担。
但是,作为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动者,上澎公司的发展是略显寂寞的。园区将重点开展以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慧电网建设、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园区将着力打造成为光伏产业的研发基地、创业基地、屋顶光伏太阳能高技术服务基地、屋顶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基地、屋顶光伏太阳能应用服务基地。正如赖磊平所说,记者从12月14日下午召开的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位于秀洲区的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区,并将是我省唯一打造的光伏产业集聚发展园区。我们的技术是领先的,但是缺少配套。
赖磊平说,他注意到此次五位一体的试点是全方位的,不论从产业配套引入还是到最后的局域电网建设,都为像上澎公司这样的企业带来了利好。如果能够通过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引入更多的上下游相关企业,那我们的竞争优势就可以成倍凸显。徐新建还认为,黄鸣是其在行业内敬佩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身上有企业家忘我的精神,做事执著、非常敬业。
但正是因为国内产业配套齐全,导致行业门槛过低,投资几十万元的小厂就可以把产品组装出来销售。不过徐新建本人对补贴一事似乎并不太看重,徐新建指出,光热产业从诞生开始就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有节能补贴很好,没有补贴对公司经营也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产品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销售渠道不配合等实际情况,到现在公司还没有领取到补贴款项徐新建说。他还说,节能惠民补贴是国家补贴,且数额巨大,江苏省质检调查组的调查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他要求取消违规报告涉及产品的惠民资格。逃离行业VS做大做强值得注意的是,黄鸣还公开表示,皇明要逃离名声烂掉了的太阳能行业,我已经不是太阳能行业了,我是气候改善行业,以后不叫皇明太阳能,叫皇明气候改善。
徐新建说以民营资本为核心组成的太阳能光热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因此上市是业内普遍的冲动。烂得不像话VS国际竞争力从今年8月至今,黄鸣通过曝光太阳能热水器安全隐患、招投标黑幕和行业骗取节能补贴等信息,持续炮轰整个行业已经烂得不像话了。
今年6月27日,皇明太阳能申请终止IPO审查,标志着皇明三次冲击资本市场以失败而告终。近日,日出东方董事长徐新建首次在媒体前公开亮相,他认为,中国的光热产业构建了从玻璃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国外企业很难效仿。在节能惠民工程骗补门中被黄鸣死咬不放的日出东方,已由江苏省质监局的调查《情况通报》中证明并不存在实质问题。而另一边厢,日出东方则希望行业做大做强,希望行业有5家以上的上市公司,也真心希望皇明能上市成功。
前日傍晚,徐新建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对黄鸣揭露的行业潜规则部分认同。虽数度遭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微博)攻击,但第一次在媒体面前亮相的日出东方董事长徐新建仍数度表达对黄鸣的敬佩之情。去年12月14日,桑夏太阳能IPO申请未通过4、大电网与分布式李俊峰认为:分布式是大电网的补充,大电网需要分布式的灵活电源。
11日举行的Intersolar China 2012中国研讨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接受世纪新能源网记者专访,并对近期业内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回答。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在不断倍增,装机规模在不断扩大。
未来正确的补贴方式一定是度电补贴,但具体补贴多少,应以国家出台的政策为准。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关联,不存在竞争问题。
2、度电补贴政策李俊峰表示:先前的,如按照项目造价补贴的方式、按照装机规模计量的补贴方式已经于当前市场不匹配。3、个人分布式核准李俊峰表示:这是一个政策问题,中国个人分布式或将借鉴德国模式,既由银行记帐抵税,解决个人投资分布式电站无法开具发票的问题,但他没有给出该政策改革是否纳入日程。目前各种预测、猜测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1、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40GW装机量李俊峰表示:目前包括媒体、学者、企业甚至部分官员对40GW上限概念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一切当以国家部委正式公布的信息为准问题很清楚,要么缩小规模,要么破产,要么重组,但这些情况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地方政府因为不愿看到本地失业率上升而提供巨额资助。报道指出,中央政府也在促进中国的装机能力,这些新增的能力几乎注定将由国内供应商消化。
政府推动的过度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这个问题尤其让人感兴趣,因为它从本质上说是影响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的缩影:包括政府鼓励的过度投资,债务的惊人增长,政府对亏损企业的支持,相应产生的贸易摩擦。
供应过剩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市场扭曲和受损,因为中国的亏损企业得到补贴从而搅乱市场。初看之下,这项政策完美无缺。
外媒称,中国的光伏产业,更常见的说法是太阳能产业,正陷入严重危机。对了解中国经济的人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
产能过剩因为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担心与市场力量相伴的社会影响而被人为维持。对消费者和环境来说,这是好事情,因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宜。在接下来的经济困难时期,作为一项刺激措施,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板制造业。2007年,全球总需求也不到500万千瓦,而这个数字现在仅增至3000万千瓦左右。
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太阳能产业来说,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带来了惨痛的后果:德国的Q电池公司和索伦公司以及美国的索林德拉公司和常青太阳能公司都已破产。在生意好的年份,这些公司靠高额借贷支持投资。
因此,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供应过剩严重破坏全球市场。另一个结果是,赛维、英利和尚德等公司都濒临破产。
报道指出,更广泛地说,中国光伏行业发生的情况生动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某些缺陷。太阳能产业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欧盟和美国都起诉中国倾销产品和违规补贴,包括为中国太阳能企业提供利息过低的贷款。
令人遗憾的是,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需求完全跟不上主要由中国驱动的供给增长。大笔资金注入中国太阳能产业,像赛维、英利和尚德等公司也都乐于贷款。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2007年还不到500万千瓦,2012年年底预计将达5000万千瓦,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总产量还高一倍以上。但是,就算这样也不够,因为预测的装机能力仍然远低于严重过剩的供给。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2月8日刊文称,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激增。出于对环境的担忧,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欧盟和美国政府的慷慨补贴则促进家庭和企业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
现在,因为供应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暴跌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和GTM研究公司11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美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新增684兆瓦,比去年同期增加44%。
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席罗纳雷舍说,随着成本持续下降,太阳能电力变得更加容易负担。美国共有5600家太阳能企业,遍布全美50个州,多为小企业,雇员达11.9万人。